<bdo id="1vyqe"></bdo>

  • <tbody id="1vyqe"></tbody>
  • <tbody id="1vyqe"></tbody>
  • <option id="1vyqe"><span id="1vyqe"><td id="1vyqe"></td></span></option>


    年產量已超20萬噸!前景廣闊,四大院士為這條名貴魚站臺!——第12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順利舉辦!

    作者: 發布于:2023-10-24 8:07:08 點擊量:


    10月24日,由山東海洋明波水產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萊州市委組織部、萊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聯合承辦的第12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2023年會在山東青島隆重舉辦,中國工程院林浩然院士線上參會,中國工程院麥康森院士、包振民院士、陳松林院士親臨會議,四大院士共同參與,為石斑魚產業高質量發展站臺!

     

    會議現場

     

    大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包振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于秀娟,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宋文華,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榮小軍,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院關長濤,萊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林琳,萊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宋占順,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成俊,三通生物工程(濰坊)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生,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院長、長江學者李道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曲克明,日本國立愛媛大學大學院客座教授高橋隆行,華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院長、教授秦啟偉,海南省石斑魚產業體系種質改良與遺傳育種崗位科學家黃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吳燕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田永勝,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高級工程師祁自忠,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升,武漢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長良,海南鮮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元宏等國內外石斑魚養殖產業相關領導、專家及企業代表共400余人出席會議;一同圍繞石斑魚全產業鏈進行探討并發表良策,推動我國石斑魚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部分前排嘉賓


    致辭環節

     

    開幕式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榮小軍代表本次論壇主辦單位向各位領導嘉賓的到來表示感謝。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成俊代表論壇的承辦單位,向與會者介紹了山東海洋集團在海水魚和石斑魚板塊的工作情況。中山大學林浩然院士是石斑魚產業論壇的發起者,他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大會發來賀電。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崔和會長代表會議主辦單位介紹石斑魚產業發展現狀和大會主旨進行宣講。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于秀娟介紹石斑魚為農民效益增收、提高生活水平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宋文華向大會介紹了山東石斑魚養殖現狀,表明石斑魚在水產行業的重要貢獻。本次開幕式由山東電視臺知名主持人譚汗青主持。

     

    榮小軍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副所長


    郭成俊 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崔和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

    于秀娟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


    宋文華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石斑魚分會二屆理事會

    證書聘書頒發儀式



    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大會報告

    大會以“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思路”為主題,特別邀請了海水魚養殖頂尖學者作主旨報告,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報告主持。


    包振民 中國海洋大學院士


    報告題目:水產飼料魚粉替代研究進展與展望

    報告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 麥康森

    麥康森院士在報告中指出水產飼料原料有六大類:水生原料、陸生動物、油料餅粕、豆科植物、谷物原料和非傳統原料,其中水生原料和油料餅粕兩種原料,我國對外依賴度超過85%。魚粉和魚油是水產飼料的重要原料,這兩種原料供應量在2005年-2010年已經達到頂峰,隨著飼料產量的增加,魚粉和魚油供應量越來越短缺,而魚粉勢必被其他原料替代。

     

    魚粉替代措施有提高原料利用率和開發非傳統蛋白源兩個方向。一是通過激活與強化雷帕霉素的機制靶蛋白(mTOR)消減抗營養因子和提高消化率、平衡全氨基酸來補充必需營養物質和改善誘食等措施構建形成飼料蛋白源高效利用技術體系,從而調控養殖動物的體蛋白合成與健康水平,最后提高原料利用率。二是開發對水土、能源需求低且可持續發展的黑水虻、黃粉蟲、雙斑蟋蟀和蠶蛹等昆蟲蛋白和微藻、酵母及真菌和細菌等單細胞蛋白。


    報告題目:石斑魚基因組解析及分子育種研究進展

    報告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松林


    陳松林院士在報告中介紹,石斑魚是我國今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市場前景巨大的養殖魚類。但是,石斑魚養殖產業中還存在著人工繁育技術不成熟、種質退化及病害頻發、核心育種技術創新不足和突破性新品種缺乏等主要問題。因此,團隊從收集與評價石斑魚種質資源及建立細胞精子庫、發掘多態性微衛星標記技術、繪制全基因組測序與精細圖譜、解析功能基因鑒定和重要性狀遺傳、建立抗病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與研制基因芯片等方向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已實現東星斑苗種規?;庇?,并突破了紅瓜子斑苗種人工培育。但是,研究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短板,比如新品種數量仍然不足、種質資源收集及鑒定不夠、基因組編輯技術在石斑魚中尚未取得突破等。陳松林建議,未來還需加強石斑魚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發、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與評價及保存、加強育種原創性理論研究、加強深遠海養殖的石斑魚繁育和良種的選育等等,最終提高石斑魚行業高質量持續發展。


    報告題目:石斑魚養殖新技術應用

    報告嘉賓:日本國立愛媛大學教授 高橋隆行

    高橋隆行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為了更有效地提高魚貝類的養殖量,對目標魚粉的營養需求和成長原理的正確認識,并加以實踐是非常重要的。魚貝類生長的相關因素有很多,比如養殖環境、生理學、養殖管理方法、疾病防控等,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在養殖過程中,并不存在蛋白質需求量的說法,唯一存在的是對氨基酸的需求量。此外,魚粉從優質到劣質品種非常多,僅是魚粉占比多對飼料和養殖生物的營養而言是不足的。

     

    所需的必要氨基酸是否是良好的均衡水平,是魚體內有效合成蛋白質的關鍵所在。而每個魚種都有不同的氨基酸需求,所以配合飼料必須滿足各個魚種必需氨基酸量,從而實現高生產和高抗病性、高飼料效率。另外,通過巧妙的組合豆粕和玉米這些植物性原料,可以設計出滿足各種魚類所需氨基酸配方。養殖實驗表明,海童牌東星斑飼料能有效提高石斑魚的生長速度和生產效益。


    報告題目:我國海水魚養殖概述與石斑魚產業發展展望

    報告嘉賓: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關長濤


    關長濤首席在報告中介紹,我國海水魚規?;B殖從9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發展,養殖產量在2022年已達到192.56萬噸。中國的石斑魚類養殖始于20世紀70年代,2000年以前為初級發展階段,2001年-2009年為發展階段,2010年-2019年為快速發展階段,2020年以來,因受疫情等影響養殖產量增加相對緩慢。期間,通過不斷的進行石斑魚苗種繁育與新品種(系)培育、探索養殖模式、研制飼料和查明養殖主要病害及病原,在2022年,全國石斑魚養殖產量突破20萬噸,為20.58萬噸。目前,我國石斑魚養殖具有很強的地區聚集性,主要以廣東、海南和福建為主,其中廣東省養殖規模最大。

     

    但我國石斑魚養殖產業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及重點工作有待業者去繼續精研:(1)苗種生產不穩定,苗種培育的關鍵技術待研究解決,(2)良種培育需加強,(3)病害防控缺手段,(4)養殖技術需升級,(5)飼料技術待提升,(6)加工短板待補齊。


    報告題目:智能養魚工廠技術與實踐

    報告嘉賓: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道亮

    李道亮教授在報告中指出,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但還不是水產養殖強國。當前我國水產養殖行業中勞動強度較大、老齡化嚴重,單產水平低并且水資源嚴重浪費,易引起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同時,我國水產智能化養殖裝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國外。所以,研發資源節約、產出高效、環境友好和產品安全的養殖裝備是我國發展數字漁業的根本道路。

     

    以規?;B殖為前提,以環境數字化、養殖對象數字網化、裝備數字化、菌群數字化、網絡化、作業自動化發展為思路,實現全過程的水產養殖智能化與自動化。李道亮還強調,目前我國水產還面臨著技術層面(硬件或軟件缺失)和產業層面(養殖規?;l展緩慢)的主要挑戰,建議產學研結合,融合國內外信息技術,從而提高我國水產在技術和產業雙層面信息化水平。


    報告題目:陸基工廠化養殖研究進展與展望

    報告嘉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曲克明

    曲克明研究員在報告中指出,循環水養殖是我國水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設漁業強國的重要途徑。我國工廠化養殖始于20世紀70年代淡水溫流水養殖,90年代后步入循環水養殖快速發展階段,歷經30年發展,我國循環水養殖在水處理技術裝備、養殖工藝模式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正步入智能化階段。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也面臨管控精細化不足、養殖專用裝備缺乏、智能化程度低等突出產業問題,與國外相比,在機械化水平、養殖單產、生產能力、換水率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

     

    曲克明認為,可以從循環水處理關鍵技術研發、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新裝備研發、養殖尾(源)水處理新工藝構建與應用和循環水養殖新模式構建與應用四大方向出發,立足我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智能精準高效清潔的產業需求,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


    報告題目:石斑魚重要病害及其防控技術

    報告嘉賓: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秦啟偉

    秦啟偉教授在報告中指出,養殖石斑魚有以下常見疾病種類:虹彩病毒、神經壞死癥病毒等病毒性疾病,弧菌、氣單胞菌屬、鏈球菌等細菌性疾病,以及錐體蟲、車輪蟲、微孢子蟲等引起的寄生蟲病。目前,石斑魚養殖主要通過親魚和苗種檢疫來防控病害,已從免疫防控、生態防控、養殖環境和抗病育種四個方向構建了石斑魚病害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其中,虹彩病毒對石斑魚養殖存在巨大威脅,迄今還缺乏有效的治療虹彩病毒的措施,因此預防環節顯得非常關鍵。秦啟偉教授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防控:(1)對親魚、受精卵和苗種實行嚴格產地檢疫,(2)對病魚實施隔離養殖,停止投餌,注意預防并發感染,(3)避免魚體體表擦傷,(4)減少環境應激因素,(5)改善水質,過濾消毒水源,(6)降低養殖密度以減少發病機會,(7)增加營養,提高魚類機體自身免疫能力,(8)接種疫苗。關于神經壞死癥病毒防控,除以上談到的措施外,秦啟偉強調種苗場地檢疫和消毒,水溫的控制等也至關重要。


    報告題目:海南石斑魚種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報告嘉賓: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教授 黃海


    黃海教授在報告中表示,海南石斑魚現養殖種類約10多種,占全國養殖種類的90%以上。在2022年,海南省石斑魚養殖產量約6.5噸,占全國產量的1/3,是全省產量最大的海水魚養殖品種,約占1/2。海南的石斑魚親魚活體保有量最大,有10萬尾以上,年產受精卵12萬公斤,苗種4.2億尾。因此,海南不僅是全國主要的石斑魚養殖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石斑魚苗種生產基地。但是,海南石斑魚種業目前還存在以下問題需要解決:(1)種業用地用海保障不足,(2)生產條件簡陋,(3)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4)石斑魚育種體系不健全,(5)種質資源背景不清,種質退化問題不容忽視,(6)石斑魚育種理論與技術水平有待提升,(7)石斑魚苗種生產技術落后,轉型升級壓力大,(8)苗種生產不規范,苗種質量參差不齊。

     

    黃海認為當前海南相關政策利好,可以助力水產種業發展,同時種質資源豐富,海南石斑魚種業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并建議加強遺傳育種基礎研究、產學研合作和石斑魚育種體系建設,從而加快突破綠色育苗技術,助力產業順利轉型升級。


    報告題目:石斑魚加工探索與實踐

    報告嘉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吳燕燕

    吳燕燕研究員介紹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市場銷售方式主要以鮮活銷售為主,流通主要是內銷模式?,F階段,石斑魚價格波動大且深加工及精深加工仍然較少,是石斑魚加工板塊發展緩慢的因素之一。要發展石斑魚加工,需要升級?;钸\輸技術,一是裝袋裝箱封閉運輸、循環水封閉運輸、裝袋裝箱開放運輸和循環水開放運輸為主的有水?;钸\輸技術,二是麻醉劑麻醉運輸和生態冰溫麻醉運輸為主的無水?;钸\輸,目前國內已有暫養技術、低溫休眠技術和人工麻醉技術三點關鍵技術。

     

    傳統的冷凍加工的技術,導致產品品質較差,造成價格低。因此,行業急需保鮮保質新技術和精準深加工技術,比如液態冰(流化冰)保鮮技術、液氮速凍技術、液態速凍技術、石斑魚精準分割加工等關鍵技術。通過石斑魚精深高值化產品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報告題目:石斑魚種質庫的構建與新品種培育

    報告嘉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田永勝

    田永勝研究員在報告中介紹,世界上的石斑魚約有160多種,其中我國有68種,大多分布于南海和東海,是我國重要的水產種質資源。但石斑魚養殖產業還存在種質資源退化、病害頻發和育種技術相對滯后及新品種缺乏三個主要問題。因此,結合多方面構建石斑魚多元化種質資源庫和多技術輔助提升石斑魚遠緣雜交育種技術很有必要。

     

    目前,已有部分措施協助多元化種質資源庫的構建,比如在北方創建了首個石斑魚育種活體庫、建立了國內最大石斑魚精子冷凍庫、建立了石斑魚胚胎超低溫冷凍保存技術和建立了“魚類種質保存信息平臺”。并且通過研究石斑魚冷凍精子、分析雜交后代代表型性狀、研究雜交后代發育生物學、分析后代染色體核型等多技術輔助提升石斑魚遠緣雜交育種技術。


    報告題目:微生態制劑在石斑魚養殖中的應用

    報告嘉賓:中國海洋大學高級工程師 祁自忠

    祁自忠工程師介紹,微生態制劑包括以下幾大類:氨基酸、微生物、維生素等飼料添加劑;藥典已批準上市的微生態活菌制品菌株、微生態活菌制品生產用菌種等益生菌種和可食用益生菌菌種等。

     

    微生態制劑可以用于工廠化養殖中控制白便從而促進攝食,也可調節養殖對象腸道菌群結構,還可用于固定化硝化菌群聯合芽孢桿菌處理海水養殖廢水和協助構建養殖.微生態管理系統。


    報告題目:石斑魚市場消費現狀與未來趨勢

    報告嘉賓:武漢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長良


    朱長良董事長在報告中講述了石斑魚發展的大背景,引出目前石斑魚客單價降低2-3成、總銷量較2022年下滑3-4成、市場混亂、菜式創新乏力與消費者缺少消費習慣的市場與消費現狀。相比之下,鱖魚的價格持續走高,其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和菜式豐富,并且消費者對鱖魚消費積極與旺盛。通過鱖魚市場的一路長虹,思考石斑魚市場未來如何發展,朱長良認為,石斑魚市場亟需行業領頭羊出現,在產業方面更需要提質增效,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報告題目:石斑魚預制菜的機會與未來

    報告嘉賓:海南鮮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元宏


    王元宏介紹,石斑魚的年養殖產量已經超20萬噸,活魚年產值達到100億元,因此預計石斑魚的預制菜年產值將達到330億元以上,包括魚肉原料商品、魚頭原料商品和魚副料商品等,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宏觀的藍海市場。目前,石斑魚的加工產品有條凍石斑、花刀石斑、石斑魚塊和魚片等。

     

    食品安全、性價比、便利性、多樣化和年輕化是石斑魚預制菜發展的多項基礎條件和優勢。在政策扶持、市場需求和科技創新三大發展機遇下,石斑魚預制菜的未來要依托產學研力量的結合,大力實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到產業化聯合體,實現全產業鏈閉環,是產業升級的關鍵與機會。

     

    報告題目:石斑魚品種創制與育繁養一體化

    報告嘉賓: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文升

    李文升介紹,山東海洋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從2000年成立,是專業從事優質海水魚、海參、蛤蜊等良種開發、生態高效養殖、海洋裝備研制、海洋牧場綜合利用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期間,企業聚焦品種創制,先后開發了30余個優質海水魚品種,獲得過多項科研成果,還建立新型陸海接力養殖模式。

     

    明波水產從2005年引進石斑魚親本,期間持續創新石斑魚品種,開展了云龍石斑魚、金虎雜交斑等遠緣雜交育種和金虎石斑魚多倍體育種工作。還通過仔稚幼魚餌料序列和營養調控、環境因子調控和苗種規格篩選與管理工作,進行石斑魚苗種的繁育與推廣。最后李文升強調,石斑魚北繁南養、南北聯動是降本增效、發展智慧漁業的參考路線。

     

    產業高端對話

    石斑魚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左及右分別為:朱亞平,李文升,張海發,曲克明,秦啟偉


    會議最后,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首席專家張海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曲克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秦啟偉,萊州明波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升參與高端對話環節,就石斑魚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話題與與會者進行交流探討。